【治療室裡的故事】情緒歷程五階段

撰文/陳奕臻所長 臨床心理師(👉向陽心理治療所專業團隊)

這是一個在治療室發生的真實故事(經案家同意,並化名處理),想透由這個故事,讓大家更清楚可以如何教導孩子規範與界限,也看看治療室裡到底都上演著什麼。

小睿是個非常聰明的孩子,智商超高,邏輯超好,甚至在我和他摺紙時,他都能清楚的告訴我「我知道你跟我玩這個,是為了要訓練我專注力,你讓我專心看你怎麼折,然後記起步驟,再讓我自己折一遍,就是為了訓練我的專注力」,如此聰明的孩子,卻苦於亞斯特質,看不懂人與人之間相互妥協、彼此磨合的默契,常單方面的認為衝突都是因為對方造成的,認為是老師不讓他完成勞作,他才生氣的,而沒能看見老師早已經進行下一任務,是他沒有跟隨進度;或是認為是同學笑他,他才生氣的,卻沒能看見自己因為輸了遊戲鬧脾氣才被說話。

第一階段:情緒爆發

那天,小睿進入治療室後,又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(沒能繼續玩射飛鏢)大發脾氣,並且開始對我拳打腳踢,掐手、扯頭髮、踢任何他踢的到的地方,場面就跟八點檔一樣勁爆。

第二階段:溫和而堅定的限制

面對攻擊,心理師都知道,首要之急是保護,保護個案也保護自己不受傷害,於是我照著SOP抓住孩子的雙手,並溫和告訴他「我知道你很生氣,但這樣踢、打,我們會受傷,你冷靜下來,我就會放手」,說完,我證明了心理師真的沒有魔法,孩子當然沒有理我,變本加厲地大吼「我不喜歡你抓我!你越抓我,我就會越生氣!你放開我才會冷靜!」

老實說,孩子把需求說得如此清楚,一瞬間我還真的要準備放手了,過去的經驗也讓我知道我放手,他真的會冷靜,我好想放手阿!放手就能結束這一切了!但我想了一下,這樣一來,我也和他生活中的大人一樣,被他的邏輯帶著走了,犯錯的好像變成是「我」,是「我」抓住他,才引發憤怒災難,但事實是「他」打我,我才抓住他保護彼此,這個最前面的責任歸屬,孩子並沒有看見,而每一次的衝突,孩子都期望透過他人配合自己的需求來落幕。

所以,我決定不放手,我重複說著「你冷靜下來,我就會放手」,孩子也重覆說著「你放手,我才會冷靜」,我們就這樣繞了好幾個迴圈,繞得滿身大汗、繞到虛弱無力。

終於,孩子漸漸沒了力氣,我嘗試著引導他到椅子坐下,畢竟能好好坐著就是一種冷靜,我說「你坐著,我就放開手」;神奇的是,小睿還真的就配合坐下了,正當我欣喜著終於要落幕而放開雙手之時,孩子一個箭步就衝到門口,大吼著「我要回家!我不要理你了!」我只好再次擋在門前,向他說明界限和規範「我知道你快氣瘋了,想現在就回家,但就像我們時間到才上樓一樣,我們時間到才會離開」。於是,他又開始打我,我再度抓住他,然後繼續重複著「你坐著,我就放開手」,然後放手他再跑到門口,我再繼續提限制,他再繼續打我,如此的循環、再循環、再循環,過程中,我的條件從沒有變化過,就是1.打人,我會限制、2.冷靜我就放手、3.時間到才離開。

第三階段:情緒調節

但就在某一次,當我放手時,小睿不再跑向門口,而是走向玩具櫃,拿起玩具球,並說「我想要丟你」,他說「想」,他沒有丟!多麼令人感動的衝動控制和行為傾向的覺察!所以我告訴他「嗯!你很生氣,你很想用球丟我!但是你知道不能傷人,所以你控制住了!」接著,他舉起球,用力地往牆壁丟,一次又一次用力地丟,把所有的氣憤都發洩在丟球上,漸漸地,他冷靜下來了,臉上重新展露笑顏,並邀請我加入他的丟球遊戲。

▍情緒風暴過去了,但事情還沒過去

第四階段:事後討論

觀察小睿情緒較穩定後,我再次把方才的衝突提出來討論,「剛才你好生氣喔!願意聊一聊嗎?」小睿眼淚瞬間撲簌簌地流下,他說「我沒有坐好,你就會抓我,你抓我,我就會生氣,然後我們兩個就越來越激動。」真的是一個好聰明好聰明的孩子,連我們兩個人的激動循環都看見了,更令我感動的是前面的那句「我沒有坐好」,看來小睿開始能看見自己在事件中的責任。

除了討論激動的部分,我們也討論了緩和的部分,小睿自己有注意到丟球,丟著丟著心情就慢慢變好,最後就和我玩起來了!是呀!他是有能力自己讓心情變好的,不需要依靠他人的配合,自己的心情可以自己作主,他現在知道怎麼讓自己心情好起來了!

把剛才可能是碰巧出現的成功情緒緩和經驗,透過討論,來到意識層面後,下一次才有機會重新經驗。

最後階段:修復關係

既然都談完了,就該是和好的時間了;我向小睿表示很抱歉抓著讓他不舒服,並詢問是否有讓他受傷,小睿可以回應,但卻不懂得互惠地向對方同樣表示關心,於是我給小睿一個明確的指示,小睿也能真心地詢問我是否有受傷,於是我們的心都被安慰了。

最後的問題就是,下一次我們兩個又陷入激動循環時,該怎麼辦?小睿覺得冷靜區是個不錯的辦法,我不用擔心受傷,他也不用被抓住,於是小睿蓋了一個屬於他的冷靜堡壘,還說因為有時候情緒激動的時候很緊急,所以幫冷靜堡壘建立了緊急通道。

▍經過這次的衝突和和好,我們反而更緊密了。

▍我們都是在規範裡生活的人,生活中有各式各樣明示、暗示的規則在運行。孩子成長過程,也會需要不斷透過測試、衝撞,來確認社會規範的牆在哪,在這個過程中,我們必須堅定規則,否則孩子每次衝撞,我們的牆面就移動一下,每次的界線都不一樣,孩子就需要不斷測試和確認;當我們能堅守界線規範,孩子撞幾次就知道「那裡有牆,此路不通」,之後就不用再撞了。

▍堅守界線時,面對衝撞一定不舒服,所以我們可以在牆上鋪上海綿,用溫和的態度堅守界線。讓孩子知道「我們的意見不一樣,我可以安全的探索,而且我依舊被愛」。

本文章同步發表於向陽心理治療所臉書粉專

#情緒調節 #AS #亞斯 #堅持度 #規範 #心理治療 #早療 #早期療育 #弱療 #弱勢療育 #兒童心理治療 #社交互動 #人際關係